盛夏的涇源,青山如黛,綠蔭如蓋。隨著各地進入高溫模式,游客對避暑的出游需求火熱釋放——愿尋一納涼消暑好去處。今年以來,“避暑氣候”已成為閃亮的旅游金字招牌,擁有得天獨厚清涼資源的涇源縣緊扣消費新趨勢,一個個文旅項目持續發力,增強新體驗,升級新服務,持續為這片清涼之境注入全新動能。
“鐵鍋燉大鵝、鍋包肉、地三鮮等特色東北菜現在是我們的招牌菜,味道鮮美,周邊慕名前來品嘗的游客很多。”6月25日,在興盛鄉新旗村的“興盛宿集”中央餐廳里,新旗村黨支部書記于勿利向記者介紹。“興盛宿集”是興盛鄉依托生態資源打造的鄉村旅游精品項目,今年,宿集根據之前經營中游客反饋的“菜品不可口”問題,重點改善餐飲服務,提升服務質量。考慮到宿集臨近雅豪滑雪場,冬季東北工作人員較多,寧夏鴻途驛境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結合發展優勢,在保留本地特色美食的同時將東北特色菜“搬上”飯桌,豐富當地群眾和游客口味。“菜品根據本地群眾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專門打造了中央餐廳,大家想吃什么都能吃上,還能吃得舒心。”公司負責人馬杰深耕餐飲行業多年,作為興盛鄉本地人,他希望這種創新和特色相結合的餐飲體驗能抓住更多游客的胃。此外,公司還重新裝修餐廳,優化院落環境,改造屋內水電,讓“興盛宿集”以新面孔、新服務迎接游客。
距離“興盛宿集”2公里多的地方,兩眼泉民宿隱藏在青山間。民宿以原生態自然景觀為特色,因附近兩口清泉得名,推窗見綠,宛如世外桃源。冬天民宿打造冰瀑景觀,夏天可以燒烤、爬山、露營、徒步,游客能肆意在綠意流淌的山水間呼吸濃郁的負氧離子,這樣脫離商業化的“純自然”環境令人傾心。“去年30多位河南游客在這待了一個多月,他們經常在山林邊吹笛子,彈琴唱歌,很是自在。”民宿負責人于文學展示著手機中保存的視頻,掩藏不住嘴角的笑意,“他們很喜歡這里的氣候和環境,今年早早給我打電話預訂,等到孩子放假就來!”
發展鄉村民宿是推動鄉村旅游休閑業態升級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涇源縣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和鄉土文化推進民宿建設,并出臺相關方案規范民宿經營管理和保障措施,讓閑置農房“變身”精品民宿,村民化身民宿管家,不斷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與此同時,露營經濟乘勢而起,康養旅游、休閑露營和特色研學產業相結合,游客沉浸在“天然氧吧”中,盡情享受18度的夏天。
作為寧夏最大的集滑雪旅游接待和冰雪賽事承辦于一體的綜合性滑雪場,雅豪滑雪場在冬季吸引了無數區內外滑雪者前來體驗。而當夏季來臨,這個熱鬧的冰雪世界又成為避暑樂園。森林酒店區里,輕奢帳篷、野奢帳篷漸次排開,山頂觀景太空艙、林間三角木屋點綴在綠意間,避暑露營地內土爐烤雞的香味不時飄散開來。“40套住宿房間設施配備齊全,今年我們在綠化、亮化以及安全設施等方面提升改造,實現度假區監控全覆蓋,讓游客住得安心,玩得舒心。”涇源縣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金廣平說。
胭脂峽徒步越野探山水秘境、森林音樂會在青山綠水的天然舞臺上激情奏響、帳篷露營節讓游客枕著星河入眠,在涇源縣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文旅活動帶動下,涇水北岸露營地成為廣大戶外愛好者和游客夏日休閑的心儀首選。在原有燒烤區、跑馬場、越野區和兒童樂園等休閑娛樂項目的基礎上,露營地今年擴增面積,新增12頂露營帳篷,新建8座玻璃房,配備完善衛浴設施,讓游客體驗感持續提升。
從東北菜飄香的精品民宿到星空下的輕奢帳篷,從村民創業的質樸院落到國企運營的標準化營地,涇源縣避暑經濟的多元業態既滿足了游客對“詩和遠方”的向往,也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動能。當清涼成為資源,生態變現為產業,農文旅融合賦能,“民宿+露營”的雙輪驅動模式正在讓“涇河源頭 避暑勝地”品牌越擦越亮。(記者 任悅兒 趙昱杰)